科研中心 |
 |
Research |
|
|
郵箱登陸 |
 |
Research |
|
|
聯系我們 |
 |
Contact |
|
電話:13637954018
傳真:023-86230037
郵箱:150921371@qq.com
地址:重慶市大渡口區春暉路81號附3-8-1號 |
|
|
|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應標本兼治 |
|
發布者:zzl 發布時間:2008/7/18 閱讀:3071次 【字體:大 中 小】 |
農村環境問題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沒有農村環境質量的改善,要實現區域生態與環境的改善是不可能的。近年來,為推進全面小康進程,國家、省、市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其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被列為環保部門工作中的“重頭戲”加以推進。不少地方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通過選擇一些基礎條件好的村鎮,開展整治試點,積累經驗,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面鋪開奠定基礎。 但從整治的情況來看,少數試點村鎮還未能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這一平臺,改善農村區域環境。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基層鎮、村在認知上還存在著誤區,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要求還未能深入領會。滿足于村鎮街道亮化、綠化,房屋的大拆大建等,重視搞“面子工程”、“亮化工程”,治標不治本,使得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未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作為基層環保部門,如何破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面臨的難題,更扎實有效地推進農村環境質量的改善?江蘇省在“十一五”整治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通過重點建設10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村的同時,在全省所有村莊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到2010年,全省農村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環境監管能力明顯加強,農民環境意識進一步提高,基本遏制全省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初步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狀況。 筆者認為,當前基層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之所以未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關鍵是農村還缺少環保技術指導、相關制度跟進、生態環保理念的培養和樹立以及長效管理機制建立。控制農村環境污染,遏制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初步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狀況,不等同于街道亮化、綠化,房屋的大拆大建等,而是要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農村污染面源治理等工作結合起來,與農村生態創建、水源保護等工作結合起來。 在推進中應做到4個突出:一是突出實用技術幫扶。通過組織培訓班,開展知識講座,組織環保科技下鄉,指導農戶精施肥,使用生態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在農村中推廣稻田養殖、林蔬套作等生態長養模式,打造農業品牌,提高農村產業和產品結構層次,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二是突出相關制度跟進。結合農村情況,當前,重點應在管理制度跟進上做文章。一方面,積極做好管理制度制定。如建立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溝河清淤圍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管理等制度,通過規章制度建立,強化責任管理,做到分區包干,條塊管理。另一方面,做好經濟激勵制度跟進。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逐步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是突出環保理念培養。把環保宣傳工作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助推劑”,讓生態文明理念真正做到進村入戶、入耳入腦,在農村中形成一股“消除生活陋習,崇尚生態文明”的新氣象,提高農戶參與環境綜合整治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自覺保護周邊生態環境。 四是突出長效管理機制。把重點放在農村環保創建上,合理規劃,統籌安排,通過生態工程建設,強化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修復,并結合農村實際,因地制宜,針對指導。積極推行“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宜農則農,宜漁則漁,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環保局) |
|
|
|
|
|
|
|